文/《自主玩學天書:認真過年》故事導演Eric

 

 

小時候,過年是大事。習俗禮數不能少。 
走進奶奶家,0.3 秒自動人像對焦。
年齡輩分,排列組合,規劃路線,箭步向前開始叫:
「奶奶、大姑、大姑父、二姑⋯」
還沒排到,眼神不能對到,不然不知該不該叫。
雖然挑戰不小,但這很重要;叫得好,這時就能拿紅包。

還沒上桌,先啃瓜子核桃糕,酒糖配麻荖。
如意菜、大頭菜、前菜前前菜。魚、肉、水餃元寶,樣樣不能少。
食過三巡,跟著同輩大姊,斟滿黃酒,長輩桌旁整隊排好。
敬酒不用規劃路線,長輩已貼心按序坐好。
適宜又不重複的賀詞,才是這時的煩惱。
八寶甜飯哪八寶,大家得舉手知道。

吃完大餐,晚輩部隊收洗完,麻將牌九骰子撲克牌準備好。
紅包變多還變少,等下就揭曉。
最愛玩牌九,但年紀小,遭斥不能下三十六道。
期待結束前,長輩揮灑零錢小鈔,晚輩歡叫爭找。

規定多、事情多,也讓過年特別重要。
當年不知環保,一有空檔就放鞭炮。
吃椪柑、啃零食,只看三台就好熱鬧。
拜年要打扮好,五歲兒,到底哪裡找來寶藍棉襖?

乾爺爺、小舅公,握手帶勁不顯老。
大嗓門、隨手聊,真的不是在爭吵。
當時想不透,一年見一面,為何總能這麼熱鬧。
現在想,或許心中知道,過年難得,因為相聚好難找。
 

-
回想小時過年,不知為何就押韻了起來。
每個家庭過年習慣不同,但大家都同意:現在年味淡了。
這幾年,想給孩子自己小時候的體驗,卻發現難度好高。
南門市場人少了,外婆家的刈菜湯、烏魚子,也越來越少見。
聯繫方式不同了,好像平常多傳了幾個貼圖蓮花圖,過年就懶得見面。
人聚得少,年菜、賭博(以前不叫博弈呀) 、熱鬧的情緒,也就自然變少。

仔細想想,到底什麼變了?
親人,都在。
食材,都在。
遊戲,都在。
習俗,都在。
不是因為年味淡了,所以不認真過年。
是因為不認真過年,所以年味淡了。

過年是我們生活、文化、維繫親情中重要的一環。
我們只希望,從這本書起,給孩子機會,回到記憶中的熱鬧時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