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| 《雀哥幫幫忙!》作者 Eric

「吼…是妳剛剛沒有先陪我做功課!」玩具玩到一半被喊停的女兒生氣的說。
「剛剛媽咪有請妳自己先寫,寫完再玩就可以一直玩到睡覺時間,不會被打斷。」媽咪說。
「可是妳講完自己又跑掉不陪我,所以我才沒寫的啊!」女兒鼻孔漲大。
媽咪鼻孔也有點大了:「媽咪從四點多接完妳,開始準備晚飯。等你們吃完,媽咪要先洗碗,然後還要洗衣服,所以剛才不能直接陪妳寫。趕快來寫,才不會寫到太晚明天起不來。」
「反正遲到也是因為妳沒有先陪我啊!」女兒低頭繼續玩...
與小孩的互動,經常給我們反思的機會。對孩子無微不至的照顧,似乎是每位家長的動物本能。我們的文化說孩子該感恩、該孝順,長大該反哺。但我們經常忘記,懂得了解別人對自己好,也是父母需要教導、孩子需要學習才會懂的。

家庭裡每天發生的情節,縮小檢視,更會發現整個社會也面臨一樣的挑戰:「體謝他人」在我們文化裡很少被提及,在忙碌的生活中經常被忽略。我覺得「體謝」(英文的Appreiciate,在中文很難直譯),不是禮貌性的感謝,不是像拿到紅包時單純收受的感謝,而是主動從對方觀點,了解對方其實並不需要這樣付出,但仍選擇對你好,因此感動於對方好意的心情。在人際關係緊密的東方社會,我們經常被各種關係綁住,幾已喘不過氣的我們,很容易只看到別人做得不夠好的、別人欠的,而忽略對方對自己的好。父母與孩子間、夫妻婆媳間、朋友同事間、員工老闆間,經常傳唱的多是抱怨與不滿。在充滿挑戰的社會中快樂正面的生活,考驗的是我們每個大人的智慧,但我很想,在孩子還小時,就讓他能試著從不同角度看事情,了解到其實絕大多數的時候,別人都一直對他很好。

因此,在寫《雀哥幫幫忙!》這個趣味冒險故事時,看著雀哥的成長背景,與最後的犧牲改變,我不禁覺得他正是這個如此重要但太被忽略的價值觀最佳的代言人。在每個不滿與抱怨情緒下,期望我們都能像他一樣,看到別人對自己的好,並體謝這些一直在身旁對自己好的天使。

一場風起雲湧的爭辯溝通後,女兒終於平靜下來,只比平常時間晚十分鐘就寫完功課。不論她是真的懂了「體謝」這個連很多大人都經常忘記的價值觀,還是只是被我們唸到受不了,我們都感謝有這個機會跟我們愛的女兒討論,一起彩繪生活的點滴。

然後,在最近她給我們的卡片上,看到「謝謝你一直照顧我」時,我們只想把她一把擁進懷裡。